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hkmusicaltrio

Tin Pan Alley - 20世紀初紐約「流行曲」的代名詞




文:阮子恩


19世紀80年代,美國表演娛樂行業發展蓬勃,紐約百老匯大街附近的第28街聚集了許多樂譜出版公司,成為流行曲發展中心地。因整條街都能聽到嘈雜的鋼琴聲,而被稱為Tin Pan Alley ( 叮砰巷 )。那鋼琴聲源自哪裡?又跟音樂劇有何關係呢?


早在電腦、藍芽喇叭、智能手機、Logic Pro軟件未出現在大眾眼前的年代,銷售流行曲樂譜是音樂產業重要的一環。大大小小的出版公司內都有員工埋首創作;除了出版公司僱用的創作人外,寂寂無名的音樂創作人亦會自攜歌曲上門演奏,希望受到出版商賞識發行作品;

同時,出版商亦會用盡一切辦法推銷樂譜,包括僱用樂手在門市前彈奏,希望劇場負責人、表演者,會將這些歌曲帶到舞台上,得到公眾喜愛。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為歌曲 “After the Ball”,創作人施展渾身解數,說服了一位歌手將這首歌加入音樂劇 A Trip to Chinatown 的巡迴演出,成功令歌曲大賣,最後共售出五百萬份樂譜,成為Tin Pan Alley史上最高銷量歌曲!


Tin Pan Alley 培育了不少鼎鼎大名的音樂劇創作人,如 Irving Berline, Jerome Kern, George Gershwin 和哥哥 Ira Gershwin, Richard Rodgers and Oscar Hammerstein II 和 Cole Porter等,當中有部分創作人甚至未曾接受過音樂訓練,年少時來到 Tin Pan Alley當樂手,在耳濡目染下開始創作。Tin Pan Alley 的創作環境亦鼓勵了作曲家建立鮮明風格、大膽嘗試。有作曲家融合了爵士樂和藍調,將 cakewalk 和 ragtime 等元素加入流行音樂中,創作出明快、令人難忘的旋律,廣受聽眾愛戴,而這些風格的流行歌曲也被帶到音樂劇裡,例如“Alexander’s Ragtime Band” "Blue Skies"(Irving Berlin), “I Got Rhythm" (George and Ira Gershwin),為音樂劇帶來全新的音樂風格。有些作曲家更被邀請為音樂劇編寫原創歌曲,成為了日後的百老匯音樂劇經典。


由此可見,Tin Pan Alley 提供了一個發展平台,讓作曲家們發表他們的作品,得到向更大舞台發展的機遇,這刻被戲稱為「叮叮砰砰」的音樂,說不定就是下一首經典,絕對可以說是作曲家們實現夢想的起點。

 

參考資料:

Stempel, Larry. Showtime: A History of the Broadway Musical Theater. W.W. Norton & Company, 2010. Mooney, Jake. “Tin Pan Alley, Not So Pretty - The New York Times.” The New York Times Web Archive, 17 October 2008, https://archive.nytimes.com/cityroom.blogs.nytimes.com/2008/10/17/tin-pan-alley-was-never-very-pretty/. Accessed 31 October 2023.


Reublin, Richard A., and Richard G. Beil. “In Search of Tin Pan Alley.” The Parlor Songs Academy, http://parlorsongs.com/insearch/tinpanalley/tinpanalley.php. Accessed 31 October 2023.


Minn, Michael. “The History | Tinpanalley.nyc.” Tin Pan Alley American Popular Music Project, https://www.tinpanalley.nyc/the-history. Accessed 31 October 2023.


9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